珐琅彩与粉彩的识别与鉴证
明朝时,西方的传教士们到了中土,他们中有些受过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但当时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这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是这些传教士的绘画水平只是一般而不甚高明。(二)当时的董其昌和明四大家的沈周、文微明、唐寅、仇英以及陈道复和崔子忠等人的名气如日中天,当然不会把那些传教士不大成熟的作品放在眼里。及至清朝崇尚西方科技与艺术的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到來并将珐琅彩引入大清帝囯,并且以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透视风格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重视,因此贵重的珐琅彩料开始从欧洲进口,故康熙其珐琅彩瓷多为御制,底款以蓝色或红色珐琅彩料书(康熙御制)微隆起的四字双行双框揩书款,此中以碗为最多。对于康熙珐琅彩瓷书青花款如(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者则极为稀有,并且书(康熙年制) 四字双行双框篆书款的也不多见。
鉴证康熙珐琅彩瓷方面,我们所知道的,珐琅彩料其实就是西方的油画颜色,是比较浓厚的,所以无论在瓷胎上绘的画或底款,用手指触摸会有微隆起的感觉,特别是底款隆起可以眼睛看见,是用蓝色或红色的珐琅彩书写而不是堆料彩,因为一件珐琅彩瓷不可能和普通的平宜不同种类的彩色混在一起的。关于底款的位置必需是器底最“正中” 部位 ,绝不能有一线之偏左或右,或上或下,否则就是赝品。
彩绘方面,康熙初期的珐琅彩是取用五彩方式,底色平涂,多绘花卉。花瓣的双勾线色彩与花朵同,颜色由深到浅未到边而止,故每片花瓣留有空白似有立体之感。双勾线条的大小在整件瓷器的花卉与枝叶绘画上,必需一致不能有大有小,缠枝的叶梗也如是,更不能有大小,否则为赝品。
所有的花叶枝杆绘画时必须细致,颜色不能越过双勾线到另一片叶或花瓣或底色上。不能有笔触显现。一件约有三百年的康熙瓷,其透明釉已柔和沉隐,而不应有飘忽亮丽的贼光,否则赝品也。
皇家用的官窑瓷器,其制作有极严的要求与规格,必须有皇家气派,唐时陶瓷的制作还不很成熟而且存世的实用品并不多,故这种皇家气派的感受不很明显。到了五代从柴窑、带“官” 字款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便有这钟“精美细致、气势不凡” 供宫庭用的精品来,故称此为“官窑瓮器”,和一般的制作为平民佰姓所用者为“民窑”,官窑与民窑明显的分别便是从这时开始。而“官窑” 更不是一般平民佰姓所能看得到的,故 “官窑瓷器”便自然地成为一种高贵如“皇家气派和神秘”的代表,不是老佰姓们所能想像得到的。这样的发展经过两宋、元、明而至清三代的皇帝们更为重视,故在中国瓷器的历史长河中,论气派、神韵、雄壮、精致、瑰丽、神奇无不以清三代特别以珐琅彩、粉彩、斗彩而为最。其严格的情况众观历代官窑瓷器无有过之。因此而导致鉴赏专家们对真伪的鉴定较为容易识别,因为我们既然知道清三代无论是那种瓷器制品都是非常严紧,甚致可以説对工匠和画师们的制作工艺要求最高和极至,説来似乎很苛刻的,就因为是这样,所以鉴定专家们也就对官窑必需要工艺绘画等要求极至,如何才算极至呢?那就要训练自身的“眼光和灵性中的潜能提到非常敏锐最高的境界”、当灵性到达最高的境界时,有如在千尺高空飞翔的鹰一样,也能看到海浪中的小鱼俯冲而下,爪无虐发。以下数点是本人六十余年的经验,可否给好此道的年轻学弟们参考吧。
A. 官窑底款的鉴证:官窑的底款一般是:
(1) 六字三行篆书款;四字双行篆书款。有绕以单框、或绕以双框。款为青花、珐琅彩、红彩与矾红。
(2) 六字双行楷书款;有围以双圈、或围以单圈;款大多是青花。红彩与矾红、墨彩。四字双行楷书款;有围以双框或单框。款为青花、珐琅彩、料彩、红彩、墨彩与矾红。
(3) 六字篆书横款、四字篆书横款;六字楷书横款、四字楷书横款。有双框、单框或无框。款为青花、或红彩。
B. 官窑底款的位置:官窑器的底无论是圆形、椭圆、正方、长方、或葵瓣形等
(1)其底款的位置必定是底的正正中,无论左、右或上、下都不能有一发之偏差。
(2)同时“例如(2) ,六字双行双圈楷书款” ,就以雍正瓷為例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双行双圏楷书款”的双行楷书字也必须在双圈内的正中,不能在圈内有上下左右的偏差
(3)并且“大清雍正年制”这双行的楷书,必须正对着瓷器体上的主要纹饰,如瓷体为龙纹,这两行的字必须对正龙头为准,而不能对着龙身或龙尾(图)。
(4)瓷器近口处或肩上若围有“如意头纹”,这些如意头的大小必须相同,且每只正好“触及”或有“小距离”,不能有大小混在一起,或距离宽夹不同并且有顷侧感,更不能有重叠的现状。
(5)若然近足处绕以“坠花”或“莲瓣”纹带,而每只“坠花”或“莲瓣”的大小、线条不能同时又粗又细、各线的空间佢离应该一样、直线不能成弯曲或顷斜现像。
(6)官窑瓷器上有很多“对称”的纹饰,尤以宝相花卉纹为最,图案的左右两边大小、高低、位置等都应该是“对称”的。
以上所说的全是清三代官窑瓷器所要求的最高工艺和绘画水平之极至。这些极至而精绝乃至神品的工艺制作,是清三代以後而至现代的二百多年间的工匠们和画师们无法制作出来的,这就是我们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刻苦研究并训练自已有如鹰一样的锐利眼睛与功力,而对于鉴证便有易如反掌之功力矣! 以上所说的各种要求除适用于粉彩与珐琅彩之外,同时也适用于其它各种官窑瓷器的鉴定如:五彩、斗彩、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郎窑红、素三彩、豇豆红、纯色釉、窑变釉等。
C. 珐琅彩与粉彩绘法上的差异
画珐琅彩宜用狼毫细笔。色彩用透视法从深到浅而有立体的感觉,绘花卉时更明显地觉得枝叶无分大小,颜色有深浅或有绘两色者,花瓣亦层次分明。粉彩是较稀薄并以平涂的方式填绘,同时颜色似有些不均匀之感,而又没有明显的透视从深到浅很强的立体感,所以从感觉上比较温和似乎有些浪漫的意味,并且颜色有时会流淌到图外,尤其是在画叶子时常会有此问题。总的说,珐琅彩:色彩较强、绘画精细、透视深远、用手触及有微少隆起之感。如果说珐琅彩的风格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主义,而粉彩是十九世纪的印象主义是最洽当的。